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谈世纪以来航空航天科普散文创作(2)

来源: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韵宛的《飞机的长大过程》介绍了从古代探索到1931年长途飞行的一些概况,刊登在1941年1月20日的《中学生活》上。司徒汶生的《飞的故事》则用很浅显的

韵宛的《飞机的长大过程》介绍了从古代探索到1931年长途飞行的一些概况,刊登在1941年1月20日的《中学生活》上。司徒汶生的《飞的故事》则用很浅显的语言写了飞行的原理、滑翔的原理和降落伞的原理,最后,却对战略性轰炸对方基础设施和平民提出控诉和忏悔,大概跟当时中华民国大后方饱受日本飞机轰炸有关 [3]。

贾祖璋在1947年写了一篇《飞行生物学》,介绍了能够飞行的生物,以及人类从事飞行的健康条件[4]。

1949年前,大多数民国民众对航空航天都是陌生的,战争尽管促进了平民对飞行器的认识,但航空航天知识作为当时的高新技术还需要从书报刊物中获取。进行这方面科普的作者,也经常把传播救国思想作为主题,这与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密不可分。中华民国当时是工业落后的国家,民众难于参加航空实践活动,在观念上启迪航空和救国密切联系的思想,是提倡航空的人士唯一的选择。

2 1949年~1980年的航空航天科普散文创作

1949年之后,航空科普创作内容和形式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内容方面,介绍的重点从国外转向了国内,从西方国家转向了东方国家。形式还是延续了报纸杂志为主的办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说明文渐渐多了起来,专业水平也持续增长。

主题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冷战已经开始,作家们的态度从介绍西方国家转向介绍东方国家,抨击西方国家。救国图存的主题不复存在,如何普及知识,培养人才,建设强大的空军成为新的主题。

1951年10月16日,《开明少年》七十四期发表了童封的作品《比声音快的喷气推进飞机》,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飞机,以及喷气推进的物理、机械原理,喷气推进的历史,最后主题是“谁要是敢侵犯咱们的领土,咱们一定叫他灭亡” [5]。

而1957年10月12日《展望》三十九期刊登鲁璧的文章《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谈起》是典型的对话形式的科普说明文,这种对话经常出现在知识少的人和知识多的人之间,故事情节相当简单,对比单纯的提问回答,又多了时间地点人物等情景。但这种对话科普说明文一度是非常流行的创作形式,早在延安时期,郭涛的一篇《羞坏了的兰英——月经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对话,情景比《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谈起》还要多些,大概是因为日常生活更容易引入情节。后来的科普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也是这一形式在动漫领域的体现。《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谈起》对话者是“十五岁的小兰”和爸爸,从爸爸收听苏联第一颗卫星的信号引出一番问答,都是关于人造卫星的物理知识,正好适合初中生理解。结尾是妈妈喊小兰有事,对话立刻终止[6]。1957年10月20日《新华日报》戴文赛的《人造卫星的科学意义》也从苏联发射人造卫星说起,用一种更专业的语言,阐述了人造卫星的应用价值[7]。

对科学进行前瞻想象的散文也随着科技的进展,成为受到读者欢迎的作品。1960年1月21日《解放日报》(上海报纸,非陕甘宁边区的《解放日报》)刊登了路明的《战胜重力的时代》,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消耗很少能量,利用电力、磁力和重力相斥或者负重力的理论制造一种飞行器,人类才能彻底摆脱重力,并预言反重力时代一定会到来,也许就在21世纪。这种想象直到现在也属于尚未实现的科学幻想,但这种想象对科技前沿的研究有好处[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于对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憧憬,科学想象的时限经常是21世纪初。史超礼的《飞行器展望》(《少年科学》1978年11期)也把展望时间定在2000年。作者幻想了涡轮风扇—涡轮喷气变循环发动机超音速巡航客机、原子能发动机飞机、垂直起降喷气客机、单人背负喷气飞行器、巨型飞艇等“公元二〇〇〇年”的飞行器[9]。程不时的《酝酿中的新型飞机》(《科学画报》1979年第一期)介绍了几种尚处于“概念”阶段的飞机(航天飞机除外),而这几种概念机直到现在也没有投入使用[10]。

1949年~1980年的航空航天科普散文数量上并不是很多。因为当时这个领域属于尖端科技或者军事机密,虽然这一时期航空航天力量大为发展,普通群众仍然只能从报纸杂志看到一些航空航天成就和最基础知识的介绍,还有一些为少年介绍制作航模的教材。如上海知识青年、青年体育教师吴纪安坚持研究儿童游戏14年,改革、创新的航空方面游戏教材有《航空护林》、《小导弹兵》、《纸飞机》等[11]。舆论对外国航空航天的介绍最初以支持苏联、反对西方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转为支持西方,反对苏联。例如赵舒民的《预警机剖析》(《航空知识》1978年第2期),虽然介绍预警机,但举的例子都是美国的预警机,而没有华约的预警机[12]。

文章来源:《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网址: http://www.htyxyyxgc.cn/qikandaodu/2021/0714/543.html



上一篇:国庆抒怀
下一篇:山西人的骄傲赞航天英雄景海鹏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投稿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编辑部|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版面费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论文发表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