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另一种美 ——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专家李英贤(2)

来源: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英贤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在于对空间医学的重要贡献,更能天为地用,成为普通大众的福音。这令李英贤非常欣慰。就在论文发表

李英贤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在于对空间医学的重要贡献,更能天为地用,成为普通大众的福音。这令李英贤非常欣慰。就在论文发表当年,美国骨科年会和国际骨质疏松大会,都邀请他们前去作专题报告。

兴奋并没有在李英贤这里持续多久,科学远远不是结题就万事大吉。她带领团队对空间骨丢失的生物分子学机制的研究并没有因为被称为miR-214的小核酸分子的发现而停止探索。她不停地转换思维路径,抛出她的一个假设:小核酸分子是由脱氧核糖核酸转录而来,如果它变多了,转录它的核糖核酸是否也应该变多?然而,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其并没有变多,假设是错误的。

李英贤并不气馁,科学就是不断提出假设,然后验证的过程。不断试错,才能得到最终的真理。失败与成功都是宝贵的财富。每一次柳暗花明的时刻,都让她感受到极大的幸福。

进一步的实验密集展开,大量动物实验证明,破骨细胞会分泌富含微小核糖核酸的外泌体,其中miR-214将转移至成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不仅如此,团队还详细刻画还原了外泌体转移miR-214的全过程。这是个重大发现,相当于有了来源追溯。这篇研究论文在2016年初夏发表于《自然—细胞探索》上。

研究表明,这是国际上率先从细胞层面找到空间骨丢失的确切机理,未来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诊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太空失重环境影响航天员健康的不仅只有骨丢失,心血管疾病、免疫下降、视力减退、肌肉萎缩等都是对航天员的健康威胁。人长期在太空生活,甚至奔向火星,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李英贤团队的探索视野也在不断拓宽。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研究上的突破,人在失重环境中的生命密码被一点点揭示。团队的研究体系逐渐完善,失重性骨丢失、心血管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的机制及调控成为主攻方向,相关实验模型、标准建立,团队中的年轻人成长迅速,成为事业中坚。他们的研究成果跻身世界最高水平,荣誉也纷至沓来。李英贤先后获得我国航天医学研究领域第一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殊荣,被评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对科研工作者来讲,获得这些荣誉是肯定,也是人生之幸。

当幸福来敲门,李英贤却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几年,随着李英贤的成绩和名气大了,许多单位纷纷向她递上橄榄枝——承诺丰厚的年薪、高额的科研经费、实力超强的团队配置,李英贤不为所动,婉言谢绝道:“我热爱载人航天事业,这里是我科学人生开始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愿意为之付出所有。”事后,她和父亲说起这件事,满以为父亲会为女儿倍增的价值高兴。没想到老人却皱起眉头,说:“作为航天医学领域的领军人才,这些事也值得说吗?国家需要你,有什么理由讲价钱呢?”

李英贤的家乡就在河北景县,距离她的住地只有3个半小时车程。即便是这样短短的距离,她每年也只能在过年时探望父母。70多岁的父亲多年保留一个习惯,就是看《人民日报》,做剪贴本,将他认为对李英贤有用的文章收起来,在旁侧写满评点和寄语交给女儿,每年都是厚厚一摞,过年时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这些年,家里已攒了满满一橱子。朴实的家教家风,满满的爱。每每看到那些工整的字迹,父亲的教诲犹在耳边。

李英贤和爱人是同学,两人一个研究植物,一个研究航天分子生物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心心相印,比翼齐飞。

在李英贤同事的眼里,她的爱人是十足的暖男。儿子小时粘人,一到晚上就哭着找妈妈。可李英贤的实验一做就是连续二十几个小时,披星戴月已经成了习惯。经常是早晨进到动物房,晚上才出来。每当这时候,爱人就带着孩子从家属院东门出发,说带孩子去找妈妈,走上一大圈,再从西门回来。孩子累了,他就抱在怀里,走着,颠晃中,孩子就睡着了。一天天,一月月,爱人总在重复着“谎言”,带着儿子找根本找不到的妈妈。

2005年秋,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工作的李英贤有机会进入美国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展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学府,师从学界最权威的教授,李英贤求知若渴,全身心地扑在研究上。她的爱人比她早一年赴美,在托莱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但两地相聚一千多公里。为了李英贤安心工作,爱人独自一人带着6岁的儿子生活。每天孩子放学,他便把孩子接到实验室,父子俩一个写作业看书,一个继续工作。耳濡目染中,孩子对自然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儿子已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一学生。

文章来源:《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网址: http://www.htyxyyxgc.cn/qikandaodu/2020/1103/346.html



上一篇:2012—2018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飞行人员住
下一篇:载人航天:迈向太空脚步坚定豪迈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投稿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编辑部|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版面费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论文发表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